中国高新材料及高新技术

Kratos
一款专注于用户阅读体验的响应式博客主题
  1. 首页
  2. 最新
  3. 正文

胶束形状对癌症治疗的影响

2012年4月23日 12482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设计与制造新型药物输送器是一项广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优化输送器的设计可有效改善命中肿瘤组织的效率。到目前为止,诸多科研工作集中于高分子材料组分尺寸和表面化学成分这是两项重要的指标之上。例如,美国麻省理工(MIT)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Francesco Stellacci教授所在研究小组在2009年撰写的论文指出:中性表面层的纳米颗粒,如聚乙二醇(PEG),会抑制与细胞的作用并导致极弱的吸收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这些工作仅对球形药物输送器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过去几年,部分研究学者指出,形状尺寸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指标,可控药物释放的效果将取决于这个指标。在应用生物制药和制造最佳的药物输送载体时,恰当的几何尺寸将有助于提升纳米颗粒的功效。众所周知,只有直径小于200纳米的球形颗粒才能够顺利通过脾脏,但是片状的柔性红细胞,即使其尺寸大于200纳米,也可以毫无费力的穿越脾脏。遗憾的是,这类工作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这主要是因为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中存在瓶颈。

来自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周绍兵教授及其研究合作者们突破现有技术的瓶颈,利用熔融缩聚合成出一种聚合态胶束。通过结合聚乙二醇和聚酐的优势,球状、细丝状和棒状的生物降解聚合态胶束被合成而出。该研究小组对装载阿霉素(Doxorubicin, DOX)胶束的载药、体外药物释放、毒性和细胞吸收效率进行了细致地阐述。通过定性及定量分析细胞吸收效果,球形胶束可较为容易的被各种细胞吸收,细丝状的胶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具有较好的治癌效果。

标签: 生物医学与健康 生物材料 纳米 软物质 高分子 About Xu GuangchenMaterialsViewsChina专栏作者,同时为WILEY出版集团旗下的材料科学类期刊提供作者服务。
最后更新:2012年4月23日

霜天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COPYRIGHT © 2021 materials.ltd.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