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材料及高新技术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最新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分子水平设计的黄铁矿电催化剂修饰的等级多孔碳球作为锂硫电池纳米反应器

锂硫电池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600 Wh/kg)和理论比容量(1675 mAh/g),被认为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高比能电池。但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硫的转化反应动力学慢,导致硫的利用率不高、穿梭效应严重等问题,使得锂硫电池的容量偏低,循环稳定性差,大大限制了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因此,如何合理设计电催化体系,在高载硫的条件下,高效稳定地实现多硫化物的催化转化,提高锂硫电池的容量和寿命,是目前锂硫电池应用发展的瓶颈之一。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刘健研究员,吴忠帅研究员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分子水平的设计,开发了一种Fe1-x…

2020年5月14日 0条评论 14588点热度 0人点赞 霜天 阅读全文
最新

Solar RRL:基于螺氧杂蒽的树枝状分子作为钙钛矿太阳电池空穴传输材料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电池发展迅速,取得了高光电转换效率,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兴趣。空穴传输材料是高性能钙钛矿太阳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以Spiro-OMeTAD作为空穴传输材料的钙钛矿太阳电池获得了很高的器件效率,但是Spiro-OMeTAD分子需要使用亲水添加剂以提高空穴迁移率,而且在电池工作过程中易于聚集,影响其薄膜形貌,从而降低器件稳定性。因此,开发具有稳定薄膜形貌的空穴传输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郭鑫研究员和李灿院士团队在“降低分子对称性,提高薄膜形貌稳定性”设计思想的前期工作基础上(Ang…

2019年10月22日 0条评论 9887点热度 0人点赞 霜天 阅读全文
最新

Small Methods:锂金属负极在产业化应用进程中的挑战及改善策略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金属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3860 mAh g-1)和最低的电极电势(-3.040 V vs SHE),被认为是二次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圣杯”。 目前,锂金属负极的产业化应用主要面临着两大挑战:锂枝晶和电解质/负极界面稳定性问题。锂枝晶生长可能刺穿隔膜,导致电池短路,甚至引发火灾。同时,枝晶在循环过程中也容易形成“死锂”,导致活性锂的损失。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持续的界面副反应不断消耗锂负极和电解液,导致电池干涸和容量快速衰减。因…

2019年4月23日 0条评论 14741点热度 0人点赞 霜天 阅读全文
文章归档

COPYRIGHT © 2021 materials.ltd.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