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材料及高新技术

中山大学
产业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内外源互增响应型纳米粒子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

AdvancedHealthcareMaterials:内外源互增响应型纳米粒子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表面无特殊受体、侵袭强、复发和死亡率高的乳腺癌亚型,在过去20年中,针对TNBC的治疗和特异性用药几乎无任何进展和改善。根据TNBC本身的特点,华南理工大学马志军

2021年8月13日 0条评论 73点热度 0人点赞 霜天 阅读全文
产业

Wiley人物访谈(视频版)——中山大学付俊教授

Wiley人物访谈(视频版)——中山大学付俊教授,大家好,我是付俊,在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问题一: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本人和您课题组目前主要研究工作呢?我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是水凝胶功能材料与器件,主要是通过设计一些高性能和功能的水凝胶材料,探索它们在人工电子皮肤,内植入电子材料与器件方面

2021年7月24日 0条评论 73点热度 0人点赞 霜天 阅读全文
最新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超薄 [110]-取向结构的钛酸锂纳米片用于高倍率锂存储

电动汽车和其他大功率设备的发展迫切需要开发高功率密度与长循环寿命的先进锂离子电池(LIBs)体系。然而,目前商业化的石墨电极材料还不能满足超高倍率的发展需求,因此,开发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的高倍率电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尖晶石钛酸锂材料由于独特的结构特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其相对较高的充放电平台(≈1.55 V versus Li+/Li)可以避免很多副反应的发生,保证电池安全性;另一方面,钛酸锂素有“零应变”材料之称,具有超高的结构稳定性和优越的充放电可逆性。因此,钛酸锂材料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高倍…

2021年4月24日 0条评论 18149点热度 0人点赞 霜天 阅读全文
最新

Advanced Materials:突破传统二维原子层材料空气稳定差的问题—开发出了基于新型三元贵金属二维材料的超高空气稳定性光电子晶体管

近年来,2D贵金属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NTMCs)因其出色的特异性能,包括宽可调带隙、超高空气稳定性、结构各向异性以及适度的载流子迁移率等,而引起了材料学界和电子学界的研究关注。与最常见的2D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相比,贵金属元素与硫族元素原子之间存在着超强的d2sp3杂化,造就了NTMCs具有宽的层依赖带隙变化和强的层间相互作用。宽的层依赖带隙性赋予了2D NTMC基光电探测器具有超宽的光探测范围,可实现从可见光到近红外(NIR)和中红外(MIR)的大范围探测。此外,与其他2D材料相比,强d2sp3杂化以…

2020年12月18日 0条评论 10942点热度 0人点赞 霜天 阅读全文
最新

Small Science: 阴-阳离子接力电池——一种新的储能模式

长寿命、高能量、大倍率储能是可充电电池领域研究的永恒主题,它们是实现未来电动车长续航、快充目标的关键。当前商业化电池的主流主要是金属离子电池中的锂离子电池,它们主要利用金属离子在正、负极“摇椅式”穿梭实现能量存储和释放的目的;不同于金属离子电池,近几年来双离子电池获得飞速发展,其工作原理基于阴离子在正极的脱/嵌反应,其主要优势在于:成本低、快充-快放、工作电压高等。然而,无论是金属离子电池,还是双离子电池,其发展均遇到很大瓶颈,如金属离子电池——比能量趋于上限、成本高,而双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选择有限(目前主要为石…

2020年11月13日 0条评论 15487点热度 0人点赞 霜天 阅读全文
最新

中山大学彭飞课题组 博士后招聘广告

一、课题组及合作导师简介 彭飞博士,2017年入选中山大学 “百人计划”,受聘于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并主持多项国自然基金。课题组主要从事自驱动纳米马达以及新型药物载体的研究,近年来在Nat. Chem.、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 、Chem. Rev.、Chem. Soc. Rev.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2020年课题组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mall、Adva…

2020年7月14日 0条评论 17620点热度 0人点赞 霜天 阅读全文
最新

Small:晶形@无定形核壳结构策略构筑纳米阵列制备柔性自支撑电极

锂离子电池是便携式电子设备最主要的储能设备,同时在电动汽车及智能电网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开发高能量及高稳定性的电极材料是当前的研究重点。然而,很多高容量电极材料如硅基材料、锡基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等,在循环过程中都存在严重的体积效应,严重影响电池的使用。如何提高这些电极材料的稳定性,改善电池性能,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山大学吴明娒课题组利用晶形@无定形核壳结构设计策略,在晶型的Co3O4纳米阵列表面引入无定形的TiO2保护层,构筑晶形[email protected]无定形TiO2异质结构阵列,成功制备了柔性自支…

2020年7月13日 0条评论 3784点热度 0人点赞 霜天 阅读全文
最新

Advanced Science:MOFs衍生的碳包覆Cu3P/Cu高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近年来,过渡金属磷化物(TMPs, 如CoP, Ni2P, FeP等)已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磷化亚铜(Cu3P), 尽管理论比容量接近于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Cu3P为363 mAh g-1,石墨为372 mAh g-1), 但由于较高的材料密度, Cu3P的体积比容量约为石墨的三倍(Cu3P为3020 mAh cm-3, 石墨为830 mAh cm-3), 有望成为替代石墨的负极材料。同时, 相对于石墨负极, Cu3P可有效地避免溶剂共嵌副反应导致的容量衰减。然而, Cu3P固有的差导电…

2020年6月18日 0条评论 16183点热度 0人点赞 霜天 阅读全文
最新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基于高长径比等离激元纳米异质结构的近红外二区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近年来,具有高的生物组织穿透深度的近红外光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生物成像中。相比于可见光(450-650 nm)与近红外一区光(650-950 nm,NIR-I),近红外二区光(950-1700 nm,NIR-II)在生物组织内的受到的吸收和散射更小,且生物组织的背景荧光更弱。这使得基于NIR-II区的生物成像技术备受关注。其中,相比于其它成像技术,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具有无损、成像深度大、以及成像分辨率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诊断和研究。然而,由于…

2020年6月2日 0条评论 2467点热度 0人点赞 霜天 阅读全文
最新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纳米针阵列:新型的细胞介入技术

如何有效地、非破坏性地介入活细胞内是生物传感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难题,其对生物细胞的基础研究及其众多应用领域例如药物递送、神经电信号记录、生化信号传感等至关重要。现有的细胞介入手段主要有基于生物/化学载药系统的内吞、电穿孔、贴片钳等。虽然上述技术在细胞介入领域已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仍存在效率低、通量低、细胞特异性差、细胞存活率低或安全性差等一系列问题。虽然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厚度仅为数纳米,但其却对大多数含水物质和探针进入细胞质带来了巨大挑战。近年来,纳米针阵列利用其尖锐的针状结构,实现了在微创式穿透细胞膜,从而能对活…

2020年3月23日 0条评论 6881点热度 0人点赞 霜天 阅读全文
12345…6
文章归档

COPYRIGHT © 2021 materials.ltd.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